百年前,孫中山寓居上海期間寫就《實業計劃》,系統闡述交通、鋼鐵、煤炭、電力等行業的發展規劃,描繪了中國現代化發展藍圖。如今,《實業計劃》中的許多構想已變成現實,孫中山“振興中華”的愿望正逐步實現。《實業計劃》過時了嗎?該計劃對今之經濟發展有何啟示?在孫中山與《實業計劃》學術研討會上,學者圍繞相關議題展開研討。[詳情]
為了讓中國成為“世界上頂富強的國家”,孫中山撰寫《建國方略》,提出《實業計劃》,構想中國建造16萬公里鐵路、修建160萬公里公路、建筑三峽大壩、興建世界水平的海港,同時發展農業、制造業、礦業等等。為了實現自己勾畫的藍圖,孫中山開始了從理論到實踐的運作。在美國游歷多年的孫中山寄希望于美國等西方列強,卻屢遭碰壁。孫中山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體現了孫中山愈挫愈奮的革命精神和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詳情]
“孫中山精神跨越時空,仍然具有價值感召力和精神凝聚力。”“《實業計劃》的真正價值不在于具體細節,而在于大的方針與原則性的意見。”“《實業計劃》中許多有關經濟發展、民族復興的思想認識,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仍然具有極為寶貴的啟迪和借鑒作用。”5月15日,孫中山與《實業計劃》的學術研討會熱烈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分享了各自學習研究的成果與體會,碰撞出精彩的思想火花。[詳情]
孫中山的實業救國思想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源于對國際國內經濟的長期觀察和對比,源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是與時俱進的結果。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伊始,就特設實業部,頒布了商業注冊章程,并令各省迅速成立實業司,鼓勵各類商業公司自由注冊營業,鼓勵創辦各種農、工商、礦各業。辭去臨時大總統后,孫中山專心致力于實業,走實業救國之路。[詳情]
《實業計劃》中的經濟建設思想,生發于孫中山對民生主義的理論調整、對民國初年政治生態的理解、對自由放任型經濟自由主義及其弊端反思的基礎上。孫中山在《實業計劃》成書前后的經濟建設思想,糅合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主張,在世界范圍內較早提出了經濟領域的國家干預,是“集合中外精華”的新社會發展理論的再創造,是作為建設者的孫中山思想結晶之一,這在20世紀初的世界經濟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詳情]
1918年11月,孫中山開始寫作《實業計劃》,之后曾將該書的部分內容單獨發表。1920年出版全書英文本。1921年10月出版中文本,后編為《建國方略》之二“物質建設”。《實業計劃》是《建國方略》一書中最重要的內容,其篇幅占全書的二分之一。盡管《實業計劃》自問世距今已過去一個多世紀,但孫中山在《實業計劃》中所論述的有關經濟發展、民族復興等內容,對我們今天從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仍然具有極為寶貴的啟迪和借鑒意義。[詳情]
《實業計劃》是孫中山先生首次繪就的近現代中國立體化發展藍圖,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以及中華民族復興征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發揮獨特作用,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廣泛影響。在新時代的坐標下,深刻理解《實業計劃》的前瞻價值與現實啟示,對于繼承發揚孫中山先生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精神,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具有很強的時代價值。[詳情]
中國是農業大國,孫中山自幼生活在鄉村,目睹近代中國農業凋敝、農村落后現狀,十分關注近代中國農村社會建設問題。孫中山的《實業計劃》體現了他的農業發展思想,這一思想對于孫中山在大本營時期的短暫實踐具有指導意義,在共產黨的領導推動下,廣東的農民運動迅速崛起,國民革命也在基層迅猛開展起來。孫中山去世后,國民黨右派勢力壓制農民運動,一場轟轟烈烈的基層實踐以失敗告終。[詳情]
由民革中央牽頭主辦的孫中山與《實業計劃》學術研討會5月15日在廣東中山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鄭建邦出席開幕會并講話。鄭建邦呼吁海峽兩岸中華兒女不斷深化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以中山精神為紐帶,凝聚起推動兩岸關系融合發展的磅礴力量,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凝心聚力,共同追求國家完全統一的美好未來。[詳情]
5月15日,百余位專家學者齊聚孫中山先生家鄉廣東中山,參加由民革中央牽頭主辦的孫中山與《實業計劃》學術研討會。20余位專家學者發表主旨演講或在平行論壇上發言,共話孫中山《實業計劃》的時代價值。專家學者表示,舉辦此次研討會,深刻理解《實業計劃》的前瞻價值與現實啟示,對繼承和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精神,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具有重要啟示意義。[詳情]
5月15日,由民革中央牽頭主辦的孫中山與《實業計劃》學術研討會在廣東中山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鄭建邦出席開幕會并作題為《賡續實業報國志 共繪復興新藍圖》的講話。會議設有主旨演講、大會平行論壇、分組討論、學術小結等形式多樣的環節。開幕會上還舉行了民革黨員教育基地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揭牌儀式和《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圖書發布和贈書活動。[詳情]
由民革中央牽頭主辦的孫中山與《實業計劃》學術研討會5月15日在廣東中山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鄭建邦在開幕會上講話表示,深刻理解《實業計劃》的前瞻價值與現實啟示,對繼承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精神,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具有很強的時代價值。中華兒女要以寬闊的政治胸襟和高度的歷史自覺,不斷深化兩岸同胞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以中山精神為紐帶,共同追求國家完全統一的美好未來。[詳情]